心理;情感;流行
一、揭示色彩的奥妙
人类如何感受、评价色彩,色彩怎样应用与人和艺术设计等问题,是色彩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课题,涉及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可以说对色彩的研究是建立在众多科学基础之上的。
首先了解一下牛顿与哥大德关于色彩论的两种不同的认识。牛顿为,他将阳光引进漆黑的室内,观察阳光穿过三棱镜后的结果。当阳光穿过三棱镜后,白纸上立即映出彩虹的七种色彩一红、橙、黄、绿、蓝、青定、紫,牛顿由此得出“白光是所有色光的复合” 的结论。这个结论在今天的光学理论中也是正确的。当然,色彩最终只是感觉的一种。对于色彩,光学理论与颜色外观,即人们一般感觉到的色彩现象未必吻合,有关色彩的光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的认识角度各不相同, 因而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哥大德曾以相当的激情反对牛顿建立的新光学色彩论,他之所以批驳牛顿的理论,正是由于他们的研究角度不同。哥大德研究色彩不是立足于物理的立场,而是从日常经验出发, 把色彩作为一种主要产生于人的视觉感受及心理感觉。他的理论形成的直接契机是他对绘画艺术的关心。
歌德在一篇关于光与色彩的论文中尖锐地批评了牛顿的光学理论,表示对牛顿“白光是所有色光的复合”的观点很难接受。哥大德的色彩理论对光学色彩贡献甚微,但是他将色彩视为艺术组成部分的观点, 对色彩应用于艺术创作有着极大的意义。艺术发挥了人的主动性,不会受自然光的影响,色彩与人的感情有关,他的理论完全基于心理学。这一点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的研究对色彩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充实了歌德的色彩理论, 奠定了实用色彩的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的理论基本遵循哥大德的色彩理论, 其基本构成如下:
--数学色彩学
--物理色彩学
--化学色彩学
--生理色彩学
--心理色彩学
他提出的表色法今天被称为“奥斯特瓦尔德表示法”,它对艺术设计配色、定色有很大的帮助。
与奥斯特瓦尔德齐名的另一位色彩学家是美国人A.H.芒塞尔(1855-1918)。芒塞尔本来是一位画家,同样热衷于有序色彩的使用与研究, 他力图以感觉的秩序性为依据来规定色彩的通用标准。芒塞尔色彩表示法精确地区别了每一种色彩,显示了色彩的任何微小差异,至于色彩的饱和度,该表示法根不同色别的特殊性,以接近人类感觉的效果划分等级,屏弃了一刀切的分割方法。
二、色彩与心理
色彩对人的头脑和精神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 如色彩的知觉力,色彩的辨别力,色彩的象征力及情感。
(一) 色彩的感觉
1.色彩的冷暖
外界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这是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分不开的。如阳光呈现出红、橙、黄等颜色,所以人们一看到红、橙、黄就联想到火热和烈日给人的感受,故称“暖色”。当人们看到绿、青、蓝等颜色时会与寒冷相联系,如冰川、海洋、夜空、绿色的草地和树荫等,则绿、青、蓝称之为“冷色”。红色一般给人积极、活跃、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宁静、消极的感觉。绿与紫色是中性色彩,视觉刺激小,效果介于红与蓝之间,中性色使人产生休闲、轻松的情绪,可以避免产生疲劳感。当然,色彩的冷暖归属不能一概而论,在特殊环境下,色彩的冷暖感受会发变化。
2.色彩的进退和胀缩感觉
在白背景的衬托下,红与蓝,红色近而蓝色远.在灰背景的衬托下,白与黑,白色显大黑色显小,为什么会引起上述感觉呢? 其原因如下:(l)光波的长短不同是由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引起的,所以长波的暖色有前进感,短波的冷色有后退感.(2)明度高的色彩光量多,色刺激大,高纯度的色彩刺激强.(3)背景的衬托关系也能产生色彩的进退和胀缩感觉.因此得出结论:在色相方面,长波长的色相红、橙、黄给人以前进、膨胀的感觉,短波长的色相蓝、青、紫有后退、收缩的感觉。在明度方面,明度高有前进或膨胀的感觉,明度低有后退收缩的感觉。在纯度方面,高纯度有前进或膨胀的感觉,低纯度有后退收缩的感觉。
3.色彩的轻重和软硬感觉
等大的铁块和等大的石膏块, 从视觉上两者的重量是不一样的。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爱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在色相方面,色彩给人的轻重感觉为:暖色黄、橙、红给人的感觉轻,冷色蓝、绿、紫给人的感觉重。感觉轻的颜色给人均软和有膨胀的感觉,感觉重的色彩给人均硬和有收缩的感觉。
4.色彩的艳丽与素雅
通常,人们感觉到颜色的艳丽与素雅。那么,究竟什么决定色彩艳丽与素雅的主要因素呢?就色彩本身而论,由于单色与混合色或使用面积不同,人们的看法与感受也各不相同。一般认为,如果是单色,饱和度高则色彩艳丽,饱和度低则色彩素雅,当然,不仅仅是饱和度,亮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论任何颜色,如果亮度高即使饱和度低也给人艳丽的感觉。综合上述,色彩是否艳丽、素雅,取决于色彩的饱和度与亮度,其中亮度尤为关键,所以,高饱和度、高亮度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艳丽。混合色的艳丽与素雅取决于混合色中每一单色本身的特性及混合色各方面的对比效果, 而对比是决定色彩艳丽与素雅的重要条件。
(1)从色相方面看:暖色给人的感觉艳丽,冷色给人的感觉素雅。
(2)从明度方面看: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艳丽,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素雅。
(3)从纯度方面看:纯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艳丽,纯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素雅。
(4)从质感方面看:质地细密、有光泽给人艳丽的感觉,质地松软、无光泽给人素雅的感觉。
5.色彩的记忆性
人对色彩的记忆由于年龄、性别、个性、职业、所受教育、自然环境及社会背景的不同,差别很大。一般来说,暖色系比冷色系的色彩记忆性强,原色比间色容易记忆,高纯度色彩记忆率高,明清色比暗清色容易记忆,华丽色调比朴素色调容易记忆,因背景不同记忆性的变化很大。暖色彩的纯色要比同色的高明度色彩记忆性高, 而冷色系的纯色则与同色的高明度色彩记忆效果大致相同,色彩单纯,形态简单的要比色数多而形态复杂的容易记忆。
三、人对色彩的情感
关于色彩的效果的研究, 首先是人对色彩的好恶问题,每个人对色彩的感情不尽相同,或多或少存有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
(一)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色彩的喜爱就自己的偏好和理解。研究发现,从儿童长到成人大多数是从暖色变为冷色,也就是说,儿童偏爱红、橙、黄、黄绿暖色系,而成人偏爱绿、蓝、蓝紫冷色系。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律,人是感情丰富而又复杂的高级动物,对色彩的喜爱有许多特殊性,不能说是一成不变的。
(二)性别差异
一般来说,男性喜爱的色彩大多是冷色、纯度较高的色彩,如黑色、灰色:女性则偏爱暖色,纯度较低的粉色彩及白色,另外,男性喜欢色彩大致相仿。色调集中,女性则因人而异,色调分散。
(三)种族差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色彩的好恶是与其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分不开的,各国的色彩好恶有同有异,如中国:红、黄、蓝、绿:德国:黑、自、天蓝、咖啡:菲律宾:淡黄、黄、金、印度:红、黄、蓝、绿:埃及:绿、红、黑、蓝、紫。了解上述三项差异, 在平面设计中对色彩的相对把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设计的针对性会更强,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男绿、女红的色彩性别差距越来越小,出现了男性向女性发展,妇性向男性发展的色彩爱好, 又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种族、民族、地域造成的差别日益缩小,这些给艺术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加仔细地调研市场,才能更准确地设计出消费者喜爱的色彩。使色彩传达出准确的视觉信息。
四、流行与色彩
(一)影响人色彩好恶的各种因素
流行色常被用于人们的日常用具、服饰、公共设施、包装和广告等。流行色一般有两类:一类为公共设施、一类为个人使用,能反映个人爱好的色彩。广义地说, 上述两类流行色彩都反映人对色彩的感情,个人感情能够影响共公设施的色彩, 公共设施的色彩对人的色彩好恶产生反作用。现在的世界成为了色彩世界,汽车是粉绿色的、橙黄色的、天蓝色、多数商店及街头的各类标志,广告都
是鲜艳的五颜六色,受这一趋势的影响,服装、书籍、包装等色彩也越来越鲜艳。所谓流行, 应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以及它们的连续性来考虑。狭义流行是指少数人的嗜好导致的短暂流行,少数人的嗜好逐渐波及千家万户, 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一旦被后人世代继承便成为传统。流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必须把狭义流行和广义流行视为一个彼此相关,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狭义流行除受可变因素影响外, 一般也无法摆脱特定的民族传统、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的制约。
(二)流行色的产生原因
探讨流行色, 必须充分了解流行色产生的地区气候和民族历史等因素。一个民族的历史及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绝非一朝一夕所形成,它们深深影响着人的心理,除此之外,年龄、性别,教养等因素更是微妙地影响流行色周期性地产生。
关于流行色周期性的产生,据美国色彩设计学家培廉对美国家具市场流行色周期的调查、绿色、咖啡色和红色、蓝色两组色彩基本上以十年为一周期,反复循环。在影响流行色的诸因素中,首先是年龄、性别。在商场的婴幼儿柜台里、白、黄、粉红、淡黄色颜色的商品占多数,因为婴幼儿喜爱高饱和度、高亮度的纯色以及轻快的色调,低龄儿童喜爱纯色、高龄儿童喜爱混色。
就色调分析, 人们喜爱的色调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由暖色的长波长向短波长转化。要注意到人们色彩好恶的变化规律,不断根据商品的不同服务对象,分别推出相应的色彩。选择流行色必须全面考虑色彩的三要素一一色调、寿度、饱和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流行色的选择范围十分有限。
所谓流行,前提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不过,有些"流行"并不影响所有的人,只是被某一特定领域所接受。当然,在这一领域部分人的倡导、影响下,会形成社会部分潮流,导致这种流行的心理基础是模仿名流行为及从众心理。
对于艺术设计需要关注流行, 它能给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带来很大的启发, 利用社会流行心理使色彩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商业活动。当然,艺术设计最终是要体现个性的,仅关注流行是不够的,要正确处理好流行与个性的关系。